山高水长笔意浓--记青年画家罗彬

原创 时间:2014-05-25 阅读: 龚爱民
乡村、古道、远山、白云、夕阳、炊烟、农人、耕牛、草垛、农家小院、吊脚楼……这些远离现代文明的艺术元素,均以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方式呈现在我的眼前。古人强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不一定是专论诗的,其实也是讲绘画的境界的。我看了罗彬创作的一系列山水画,那些古典诗词中描写的一些生活情景,也便极自然地在我的脑海中如云纷起。她的画,让我想到了《诗经》中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由快乐的生活,让我想到了

        乡村、古道、远山、白云、夕阳、炊烟、农人、耕牛、草垛、农家小院、吊脚楼……这些远离现代文明的艺术元素,均以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方式呈现在我的眼前。古人强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不一定是专论诗的,其实也是讲绘画的境界的。我看了罗彬创作的一系列山水画,那些古典诗词中描写的一些生活情景,也便极自然地在我的脑海中如云纷起。她的画,让我想到了《诗经》中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由快乐的生活,让我想到了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雅恬静的画面,也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追求……





罗彬习的是国画,原先她画人物,后来专攻山水。中国水墨很神奇,看似简单,色调也只是以黑为主,但经画家在画纸上一涂抹,一点染,世界的万千气象就出来了。我比较欣赏罗彬的,是她在大自然面前的那种恬淡而启悟的心态。我觉得她用简单的水墨元素表达出了自己的心迹和灵迹,且一任的散淡适意。她的山水画以写生创作为基础,并经过了二次的描绘与营构。她的取材均是大自然中的物事,大到天门山、澧水河、吊脚楼、砂岩峰林,小到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是平常不过的景致。但她却不是简单的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山水,而是借助现实中的山水,表现人的生命气息与人的生存状态,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更多的是表现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关系。在她的画中,我能读出,人与大自然不是对立的,人虽渺小,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显得是那样和谐与亲近。
  罗彬是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从小就爱好绘画。年纪稍长,绘画让她知道到了自己的局限性:远离大都市,圈子窄小。于是她便多次负笈北上,去天津,去北京,到那些艺术院校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吸取艺术的营养。最开始她是毕业于湖南省工艺美术设计学院,2001年和2005年她又分别在中国美协首届山水画高研班和创作班进修,2007年她又来到北京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就读研究生。她先后师从于刘大为、张凭、龙瑞、陈平、白庚延等艺术名师。不过对她影响最大的该是范扬了。她的导师范扬很有造诣,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是中国水墨画界顶尖级的人物。范扬对罗彬的画有评语:罗彬弟作水墨写生,笔法沉厚,景物朴茂,深得山乡农舍田野道路之趣味。实可谓用功多矣,其情可嘉。范扬对罗彬为人也极欣赏:罗彬弟老实为人。稚拙天性。我很是喜欢。我愿罗彬弟能保存这点真意,长此以往必可大有作为。
  罗彬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地道??粗犷,也细腻;稚拙,不乏灵秀;饱满,却不壅塞。笔墨走的是沉厚一路。我问她,为何不尝试将繁化简,用最简单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她说:齐白石的画看似简单,寥寥几笔,就神韵俱至。实际上,他早年画工细画时,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反复临摹过古人的画,也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60岁以后才摆脱前人的窠臼,自由自在的挥洒。他得的是心源,师的是造化,最后才形成自己简洁、纯净而又厚重的画风,成为一代美术大师的。罗彬这么一说,我更明白了她画里面的道理。由此可见,她为人是那么谦逊诚实,对艺术也是那么谦逊诚实,不虚张声势,不浮夸逞能,踏踏实实,注重根基与实力并进,循序渐进,期待有一天厚积而薄发。一个人艺术家,只有做到谦逊诚实才能做到虚怀若谷,只有做到 虚怀若谷,也才能有所建树。
罗彬的画有点像古代文人画,古意盎然,但也散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浓则浓墨重彩,淡则云淡风轻,写意时取其意,工笔时取其形,疏密相间,虚实相映。她的画的精神向内归宿,流水心不竟,云在意俱迟。这么些年,勤奋、悟性、天分等也给了她一些好的回报:山水画《魂系天门》2001年入选中国美协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并在湖南展区获铜奖;山水画《初日》2003年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山水画《峰色秋还好,云容晚更亲》入选中国美协2005年度中国画展;山水画《田野》2006年在中国美协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名家暨中国美协首届创研班优秀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山水画《天门仙境》2006年入选中国美协黄河壶口杯全国中国画提名展。2003年和2008年她本人两次被评为张家界市五个一工程一等奖。但罗彬并不以此为满足,她满心期望自己在艺术上走得远些,更远些。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收藏本页]